我和Linux

响应CasparAnt的号召,写了一下自己玩Linux的过程

老早我爸就开始玩Linux,不过没有装X,所以也就望而却步。直到大一遇到班上某牛S(现在投身ACM去了)玩Linux,又在宏福听了一场开源的讲座,兴趣大发,开始折腾。

我装Linux的过程那是相当曲折,Ubuntu7.04装完Grub引导出问题,那时候还不知道grub为何物,Google了N久发现ubuntu自带Grub和原来Vista Loader的Grub4Dos冲突,索性用Vista的安装盘把Vista Loader卸了,再把ubuntu重装了一遍(那时候还不会修复Grub),黑屏…又瞎折腾了几天,无果,就先扔一边去了。

过了两周,S牛不知从哪淘来一盒FC6,随便试了一下,竟然能进X了,第一次看到Gnome的桌面,那叫一个激动啊。兴奋了半天,发现缺各种驱动:显卡、声卡、网卡…没法上网、没法更新,除了玩玩小游戏,啥都做不了…于是乎又扔一边去了。

到了11月份,从遥远的波兰寄来的ubuntu 7.10的光盘到了,赶快装上,顺利进入X,以太网卡也能用了,赶紧插上根网线更新。还记得一条apt-get我至少Google了四五次才记住。接着就是解决无线网卡驱动的问题,Google到ndiswrapper,又折腾了一周。然后尝试各种软件,无休止的折腾。

总结一下,其实Linux主要需要折腾的就是下面几样:
1. 安装和驱动(现在的发行版硬件支持都很好了,安装一般没什么大问题了)
2. 中文支持和编码(包括中文显示、中文输入法、文件编码(mp3 tag))
3. 寻找各种软件并进行配置(典型的就是vim,不改配置文件基本不能用)
4. wine和虚拟机
5. Shell命令(在解决各种问题中少不了和shell打交道,学习shell命令是顺带的)
6. 其他各种小问题(比如什么触摸板用不了、声音太小、分区自动挂载等等)

其实,直到去年下半年我才把Linux当作桌面环境用。原因是太懒,很多东西懒得去学。比如说写Makefile、用gdb调试程序、记shell命令。但是Linux对我来说具有无比的魅力。他开放而且富有活力:刚装完ubuntu7.10的一个月内至少更新了4个内核版本,导致我Grub菜单都要翻页了(但是还不知道怎么删。。),其他的更新更不必说。而Vista仅有几个安全补丁,标着KBXXXXXX,谁也不知道究竟补了啥。可以说用1天Linux学到的知识比用一年Windows还要多,这就是Linux的价值所在。

对于真正想玩Linux的人来说,ubuntu只是一个起步而已。寒假的时候格了硬盘重新分区,在选发行版的时候花了不少功夫。说实话我是实在不想用ubuntu了,在我的笔记本上,ubuntu开Firefox需要20s,amarok 半分钟,eclipse一分钟,浏览网页滚屏时老卡,鼠标点击响应也很慢。于是乎从fedora10、opensuse11到mandriva2009都试了一遍,最终选择了Archlinux。 Arch没有官方的LiveCD,只能用一个200M的core iso包安装,这让我发现了ubuntu以外的另一个世界。自己选择每一个包,在命令行下修改配置文件设置locale连上网、在光秃秃的base system上把整个系统包括X搭起来,才发现原来ubuntu安装的时候做了那么多事,同时装了那么多没有用的包。一遍装下来,对Linux系统又有了更准确的认识,而且系统也比以前好用了N倍(等有空写篇软文推荐一下Archlinux,实用主义者的首选)。

现在我对系统基本上是没需求了,只是迫于网银的问题还是得装个XP在虚拟机里。

对我来说玩linux是一个愉快的事,如果只是为了找工作来硬着头皮学,那肯定会很累。当你爱上Linux,Linux就会爱你~

呼,这总有一千字了吧(真佩服我自己闲扯的能力)

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技术学习 and tagged . Bookmark the permalink.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