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完了《怪诞行为学》,整本书其实没什么原理性的东西,基本是本故事书,但是「多种选择的困境」这一章深深击中了我。
哲学家埃里希·弗洛姆在1941年写了一本书《逃避自由》。他说,在现代民主制度下,困扰人们的不是缺乏机会,而是机会太多,令人眼花缭乱。这在今天的社会里表现的更明显。人们不断提醒自己,我们可以做到一切,可以成就自己期望的一切。问题在于是否能实现这一梦想。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全面提高自己;我们必须对生活中的一切加以尝试;必须在有生之年把人生必看的1000种东西全部看遍,就算看了999中也不行。随之而来就产生了一个问题,这样做下去,难道不会把自己搞得劳累不堪、心力交瘁吗?弗洛姆描述的这种诱惑,我认为,就是我们看到的那些参与者所遭受的诱惑,他们正在手忙脚乱地从一扇门冲向另一扇门。 ——《怪诞行为学》 P117
其实这一章所说的道理也很稀疏平常,无非是项羽破釜沉舟灭秦、驴子站在两个一样大的谷堆前不知道吃那一堆然后饿死之类的故事。但是这章之所以能出现在《Predictable Irrational》里,是因为人们即使知道这些道理,还是会下意识的在大量的选择前摇摆不定。打开尽可能多的门似乎是人的本性:尽力维持和所有人的关系,不想错过任何新闻、段子,听过每一首好听的音乐,杂志、图书一本也不落下,关注各种技术、行业动态……任何一扇门关上,我们都会很不舒服。
K.K.在《科技想要什么》科技的轨迹一章中说,科技发展和生物进化一样,都是趋向选择的多样化,「文明就是稳步远离没有选择」。但是站在个体的角度上来看,选择的过度丰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灾难。如今我们买任何一个东西,小到牙膏洗发水,大到房子汽车,都是一件痛苦的事。厂家和广告商充分利用人性的弱点进行五花八门的营销,我们不得不在信息极度不对称的状态下做出选择。另一方面,各式各样的选择占据了打量时间和精力,选择的困难导致我们过度关注选择本身,而不是为什么要选、选了以后干什么。
经过2012这一年的胡乱折腾,自己还站在原点上。这一年里我几乎没有做出任何有意义的选择,而是在不断地打开一扇又一扇的门,在一只脚还没跨进门里的时候又转向了另一扇。就像《怪诞行为学》里描述的那个捡金币游戏一样:有好几个屋子,每个屋子里都有一些金币,在指定步数中捡的越多越好;但是你不知道哪个屋子金币最多,并且如果如果一定步数内没有到一个屋子里捡,这个屋子就会消失。玩家在一个屋子中捡金币时,看到其他屋子的门不断缩小,会情不自禁的不停切换屋子,以至于忘记游戏的目的是捡金币,游戏就变成了一个保持所有屋子不消失的游戏。
2013,注定是一个艰难的一年,这一年里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:把多余的门通通关上,选择一扇门走出去,走下去。